科室导航专家团队首页
400-010-5000
医院新闻 媒体新闻 通知通告 公益活动 热点关注 育儿百科 东儿心故事 护理常识

儿科医生:工作十分累九分苦,剩下一点甜就是宝宝出院时的微笑!

浏览: | 更新:2019-12-20 | 来源:东区儿童医院 | 作者:东区儿童医院

  早上8点半开始,讨论患儿病情,跟主任医师查房,再次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分析,优化治疗方案。

  办公室的电话铃声隔三差五就会响起,一楼诊室、二楼输液室、三楼住院部、四楼留观病房,哪有需要他们就往哪去。

  最忙的时候,他们有人连着半月没休息一天,没时间去看老家的宝宝一次。有人下了晚班再继续上白班,24小时连着转,实在累了,趴电脑桌上眯会就算休息了。

  在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增高不下的这段时间,这是北京东区儿童医院住院部6位医生每天的日常。他们是王硕、高秀军、邓媛鸿、黄云龙、赵飞、李爽,一群用专业和爱心守护儿童健康的儿科医生。

工作中,再累,再忙,再苦,孩子们给的一颗糖,出院时的一声谢谢,一个微笑,就能甜到他们心里。他们说,被人依靠,被人信赖,感觉真好!

小患儿的一颗糖,一个微笑,能甜到心里!

  为小患儿们听诊,是王硕医生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

  东儿住院部主任王硕,最想有的一个技能,估计是分身术。

  第一次采访她,10来分钟时间,办公室里来了4、5个电话,要住院的患儿,需要她带医生去一楼诊室了解情况;病房内的小患儿咳嗽不舒服,她要过去看看,对症处理;已经出院的宝宝来复诊,她还要看下孩子恢复情况;手机里不时会有会员家长咨询孩子的健康问题,也需回电……

  事情虽多,但对王硕来说,处理起来却是得心应手。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她,从学医开始接触的就是儿科,与孩子们打交道,已有近15年时间。

  在东儿参加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信用与能力评价(简称“双评”)考核期间,王硕带领住院部的黄云龙、李爽、赵飞、高秀军、邓媛鸿5位医生,加班加点,按照评价要求,整理、完善住院部的所有资料,包括医疗质量18项核心制度、临床路径表单、疑难病例讨论、住院部感染控制记录、抢救记录等350多项内容。其中,仅需要医生整理和熟练的抢救预案与技能,就有28项,包括心肺复苏急救、小儿惊厥急救、小儿急性哮喘急救等。

  王硕回忆,在考评准备期间,他们还专门外出参观学习,也有专家专程到东儿来进行指导培训,这让大家收获了不少经验。考评时,专家组又在科室管理、病历书写、急救技能等多方面,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考评后,王硕带领住院部对病房医疗质量进行了持续改进:完善临床路径单,将中医理疗引入病房、健全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等等。他们还拓展学习形式,将检验科等医技部门的同事请到住院部,向医生们介绍一些疑难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知识。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医生们多发言,多提建议,来提升大家学习的积极性。王硕说:“现在各项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年轻的医生们越来越专注于看病,看片的机会越来越少,希望这样的学习能够拓展大家对疾病的认识,提升业务能力。”

  12月14日,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参加“双评”考核的46家非公医疗结构的评审结果进行了公示,北京东区儿童医院荣获了信用AAA,能力5星评价,得知这个消息,王硕和同事们笑着说“之前吃的苦,都没白吃。”

  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公示双评结果,北京东区儿童医院荣获信用AAA,能力五星评价

  其实,在王硕看来,再严格的考核他们都能拿下,就是忙而已,因为医疗质量安全是每个医生每天都在做事情。对他们来说,最怕遇到的,是在为患儿治病的过程中,家长的不理解、不配合。

  有的家长担心用药对孩子有副作用,用什么药都觉得不好;有的家长着急想让孩子快点好,用了药见效慢也着急;有的家长医生给开了药,孩子哭闹不想吃,家长就心疼不给孩子吃了。家长们的这些焦虑一旦触发,就会对医生产生质疑,这时候,一个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医生来回去沟通4、5次才能解决,耽误患儿的治疗不说,医生们也是身心疲惫。

  作为母亲,王硕说,家长的这些担心都能理解。但每一种疾病都有其发展的过程,孩子生病了严重了,肯定要用药,但不是说医生用了药,孩子的病立马就能好,也不是说用了药,疾病发展的过程就能略过,直接治愈。例如,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1~2天病情会加重,4~5天时会更重,孩子的呼吸会越来越快,即便用药,它也有这样产生、加重、治愈的过程。大部分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它不像细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住院的目的,是降低患儿,特别是婴幼儿在患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危险情况的发生,如高热惊厥、因喘息引起呼吸困难等等。住院时,医护人员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发展进程,给与相应的优质护理,孩子发烧消耗大,可以补液;咳嗽痰多,可做雾化及时排痰,等等,而不是直接通过药物来截断疾病的发展过程。患儿有感染指征时医生才会使用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更是慎之又慎。

  住院医生,既要给孩子治病,还要把正确的用药知识传授给家长。虽然又忙又累,有时还不被理解,但王硕却觉得自己的心态一直很好,因为跟孩子打交道,人相对也变得单纯、简单。

  “给宝宝看好了病,他给你一个笑,一块糖,你能感受到他的真心,会从心里觉得满足、开心,这就够了。”王硕笑着说。

新手妈妈备战“双评”,7月大宝宝断了母乳

  已经成了妈妈的高秀军,工作太忙,每天只能通过视频看看女儿

  有9个月大的小闺女一枚,每天下班老公专程来接,家里爸爸妈妈可以帮忙带孩子,住院部医生高秀军的生活听起来完全可以用“幸福”两字来形容。

  然而,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这看似“幸福”的背后免不了有诸多的心酸。

  太忙了,没时间,孩子还不满7个月就断了母乳,让老人带回老家喂养。一个月能回去看宝宝的次数都有限,这是高秀军第一次做妈妈最大的无奈。最近一次回家看孩子,还是11月份的事情,周日下午4点下班,开车3小时到唐山老家,第二天凌晨3点再赶回北京上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到10小时,还不算孩子睡觉的时间。别人再忙周末还能回家看看孩子,她却连“周末父母”都算不上。

  2015年,高秀军到北京找的第一份工作就在东儿,刚进医院,刚大学毕业的她就得到了到北京儿童医院特需部学习的难得机会。一个半月的学习,也为她以后成为东儿住院部的骨干医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今年9月,接到医院双评任务时,女儿出生不到7个月,还在母乳喂养期。由于家住燕郊,距离单位比较远,高秀军每天5点就起床,喂奶洗漱,再坐1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单位。宝宝正是能吃长身体的时候,因为经常加班整理、完善考核资料,她不得不一再推迟回家时间。吸奶,喂奶时间不固定,再加上工作忙,压力大,她的奶水越来越少,孩子根本吃不饱。与其每天吃那么一点点,孩子总惦记着不好好吃奶粉和其他辅食,不如直接断了,好有时间干工作,高秀军选择给宝宝提前断了母乳。

住院部双评掠影

  “那时候大家都忙,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堆的活,医疗质量是专家检查的重点,我们住院部更是重中之重,这时候,谁也不愿拖后腿,影响了整体考评工作。”高秀军回忆说:“大三实习时,见过公立医院进行‘三甲’考评,知道医生面对考核有多忙,那时候我只是看着,没参与其中,这次‘双评’对东儿来说也相当于一次‘三甲’考评,参与了,才知道了考核多严格,医疗质量350多项考核内容,每一项都马虎不得。”

  忙时,每天让高秀军牵挂的不止有女儿,还有母亲。老人家从老家赶来帮忙带孩子,人生地不熟,每天只能带孩子在小区内转几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饭吃不好不说,两支胳膊还都有腱鞘炎,肿的厉害,一个人白天带孩子实在辛苦。

  心疼妈妈的她,给孩子断奶后就让爸妈将宝贝带回了唐山老家。说起这些,高秀军笑着说,没办法,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有再多的困难也得克服。爸爸身体好点,有他在,可以给妈妈帮不少忙,我们工作也能安心些。

  “双评”最后一周,高秀军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有几次,老公下班来接他回家,也被当成了劳动力,复印资料,帮忙装订大家整理成册的各项制度等等。最晚的时候,两人进家门时已是夜里一两点钟了。

  “双评”和女儿,让高秀军对儿科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她说,双评让她把儿科医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重新系统的学习了一遍。女儿让她从内心深处更加理解了患儿家长们的焦虑和担心从那里来。

  每一位住院患儿的家长,即便医生已经向他们解释清楚了孩子疾病的情况,用药的过程,疾病治疗需要的时间等等问题,但是家长还是会担心,尤其是母亲,这种担心来自妈妈内心对孩子爱的本能。

  如今,小患儿住院期间碰到一些喂养难题时,高秀军也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家长。提醒大人吃饭时不要逗宝宝尝味道,尝了有味的食物,再吃没味的婴幼儿辅食,宝宝接受起来肯定有困难。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做些中医按摩调理肠胃,辅食先从高铁米粉加起,等宝宝适应后,再加蔬菜、水果等有味道的食物。

  近期,因肺炎等疾病进入高发期,住院部已经住满了患儿,医院还增设了留观病房缓解住院难问题。跟同事们一起忙起来的高秀军,更没时间看孩子了,每天只能跟宝宝通过视频来联系。她说,有次父母带孩子来北京,闺女白天看见她很开心,一直追着她抱抱,一到晚上睡觉却只要姥姥了。

  “总也难见着,她以后是不是跟我不亲了就。”说起孩子,高秀军不由的掉了眼泪。这时,旁边的电话铃声响起,有一个肺炎宝宝要住院,需要医生到一楼诊室了解患儿情况,带上口罩,拿起听诊器,没时间忧伤的高秀军又忙了起来……

85后黑龙江女孩,新年盼望“成个家”

  生病输液时仍然坚持在岗位上的邓媛鸿医生,2020年的新年愿望是有个自己的小家

  去年12月,病房最忙的时候,医生邓媛鸿挂着输液针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今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出现,她早早的备好了药,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吃点提前预防,生怕再生病。

  31岁的邓媛鸿,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到东区儿童医院工作。她说刚开始选择做儿科医生,心里也很纠结,因为上学时就听老师说过,儿童与成人不同,患儿年龄小有时不能主动告诉你病情,医生判断起来有难度,大家都称它为“哑巴医学”,做儿科医生太难了。

  纠结之后,邓媛鸿还是选择了儿科,在东儿一干就是3年多。住院病房患儿治疗、门诊输液问题处理、家庭医生回电、夜间内科夜诊等等,最忙的时候24小时都在医院,白班下了上晚班,晚班上完再继续上白班,只能在没患儿的间隔时段内抽空休息会。

  “双评”期间,除了要正常上班,邓媛鸿还要和同事们一起,按照考评要求,梳理规范病房、档案室、医院感控、病房感控等部门所需准备的各种资料、制度和文书。同时大家还要一起学习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熟练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当时,大家每天下班基本都在晚上10点以后,有时,甚至工作到深夜。

  “泰戈尔说,你今天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扛过的责任,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这句话被邓媛鸿刻在心里,更落实在了行动上。

  那段时间的苦和累,如今回头看,也照亮了邓媛鸿的从医之路。

  她说,那时看似在整理、梳理资料,却无形中让她又把该医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急救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重新巩固了一遍。现在,跟家长和患儿交流时,她心里有了底气,更自信了。医生这个职业,需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反反复复,治疗的疾病多了,学习的知识多了,才能成长。

  在儿童医院,医生除了治病救人,还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孩子沟通。因为孩子不像成人,小点的说不清楚症状,有很多不舒服还会哭闹,碰都不让碰,更别谈诊断疾病,进行治疗了,这时候,家长的配合和信任格外重要。

  如何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邓媛鸿和同事们在工作中总结了不少的小经验。例如,在小儿喂药难问题上,他们在跟家长解释药物作用原理和用药过程时,还会根据以前的临床经验,给家长一些小建议:如,小儿豉翘药,普遍较苦,喂时放点糖。冲剂颗粒类,尽量少放水,药物融开就可以,少一点孩子喝起来更容易。同等治疗作用下,也尽量选择口感好的给孩子用。越小的宝宝,口感好的药越往后放,先苦后甜。有便秘的宝宝,建议吃点火龙果,通便效果比香蕉、苹果都好,等等。

  邓媛鸿介绍说,这些工作中积累的小经验,家长们听了会去试,试了真管用时,他们就会对医生多产生一些信任感,这样在给宝宝们治病时,就能更加配合,治疗效果也会好很多。

  每治好一个宝宝,孩子们出院时的笑声,家长的一声“谢谢”,

  这种被人需要、被人依靠的感觉让邓媛鸿觉得非常的满足和幸福,付出再多辛苦也值得。

  天天和孩子、家长打交道,至今还单身的邓媛鸿,也渴望有个自己的家。家里父母也着急,催着她赶紧成家。可对她来说,时间是最大的问题,相亲、谈恋爱都要时间,她把时间都给了医院和小患儿,这终身大事只能一拖再拖。忙时爸爸的信息都没时间回,远在黑龙江的老人有事联系不上自己闺女,生气的发信息说:“要不是离得远,真想揍一顿.。”

  邓媛鸿说,忙完这一阵,这个终身大事一定要提上日程,89年的高医生有了宝贝女儿,90年的黄医生孩子都5岁了,李爽医生是年轻的90后,还不着急,同为85后的她和赵飞医生要抓紧了,希望新的一年,她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家。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