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的2大注意事项
预防接种并不是对所有的儿童都适宜,若有下列情况应禁忌或暂缓接种。
一、儿童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后应让小孩注意休息,多饮用开水,当天不洗澡,并注意注射局部的清洁卫生,以防局部感染。
2.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可能有些发热或接种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家长不心紧张,属正常现象,一般2-3天即可恢复,极个别儿童会出现高热,或持续发热数日或出现其他异常反应,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处理。
3.小儿麻痹糖丸需要低温保存,预热降低药效,不可带回家给孩子服用,不可用水、奶水服用。糖丸入口即化,30分钟后才能进食、水。患腹泻的婴幼儿不宜服用糖丸,腹泄会使糖丸很快排泄,失去作用。
4.发热的儿童,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儿童,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5.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结核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也不宜接种。
6.接种部位有严重发炎、牛皮、严重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 后补种。
7.某些传染病流行时或流行季节、暂缓某些疫苗的接种、先接种流行病的疫苗。
二、哪些儿童不适宜接种
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和处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的孩子不宜接种。因为孩子已与传染病患儿有了接触,虽然尚未发病,但有可能得病,此时打了预防针,就会与某种传染病碰在一起,等于是同时得了两种病。在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孩子的身体里还在产生该种传染病的抗体,如果再打预防针就会干扰抗体的产生,使抗体的量减少。
有慢性心脏病、肾脏病、肝病的孩子也不宜打预防针。有这些慢 的孩子体内的蛋白质常常减少,而形成抗体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质中的球蛋白。因此打预防针后形成的抗体就少,所起到的预防作用就差,同时还会给原来的病带来不良影响。
脑发育不全或有惊厥史的孩子,打预防针时,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因此不宜接种。
经常患荨麻疹、喘息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不宜打预防针,否则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严重营养不良与佝偻病儿不宜接种。
腹泻婴幼儿,一日大便超过4次以上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待腹泻恢复后可补服。
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后出现严重的接种后反应,发热虚脱、休克、抽搐、体温超过40.5℃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后,下次则停用百白破,而只注射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二联制剂)。
近注射过多价的免疫球蛋白者(如γ球蛋白),在6周内不应接种麻疹疫苗。
一般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三、预防接种反应怎么办
接种疫苗后发生的异常反应要及时报告所在地段或乡卫生院保健科和区、县卫生防疫站,并及时、妥善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一般反应:一般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不需任何处理,经适当休息就可恢复。局部反应较重时,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天数次,每次 0~ 5分钟。全身反应可对症治疗,发烧、头痛时服一些解热镇痛药,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防止合并症及继发感染。
局部化脓:首先要区别是感染性化脓还是无菌性化脓。感染性化脓以抗感染为主,必要时切开引流;而无菌性化脓不应切开,切开后伤口可能长期不愈合。较轻的无菌性化脓经过热敷后可自行吸收,较重的可用无菌注射器抽脓,如脓肿破溃或有空腔,就需要切开排脓,必要时扩创,剔除坏死组织,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晕针:应立即平卧,头部放低些,注意保暖,喝些温开水或糖水,针刺人中、合谷、少商等穴位,一般短时即可恢复;严重的可皮下注射 : 000肾上腺素。
急性精神性反应如癔病性发作等可用针灸、暗示疗法,严重的给些镇静剂。
变态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可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等。血管神经性水肿除服抗过敏药物外,可用湿毛巾热敷。过敏性紫癜为出血性皮疹,除应用抗过敏药物外,适当用止血药物,必要时使用激素。对于过敏性休克要使病人平卧,立即注射 : 000肾上腺素,密切注意观察病情,血压下降应给升压药,呼吸困难应吸入氧气,总之要注意及时处理,及时治疗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