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咋鉴别?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秋末冬初为高发时节,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宝宝,病情较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小儿腹泻到底该怎么鉴别?宝贝出现什么症状家长需要提高警惕?该如何应对和预防?北京儿童医院集团东区儿童医院主治医师赵晓艳、张艳新联手奉上小儿腹泻防治宝典,家长们快来涨姿势吧!
>>>>如何鉴别
临床上,小儿腹泻有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之分。
感染性腹泻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大家耳熟能详的当属肠炎,即细菌感染性腹泻。其常见原因有吃手指、进食所用奶具或饮食不节等,临床特点为稀水便,便中可混有血丝、粘液,多伴有发热,可伴呕吐,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为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征。
病毒感染性腹泻,即轮状病毒腹泻,俗称秋季腹泻,临床特点为蛋花汤样大便,可伴有发热、呕吐,大便轮状病毒检查阳性,便常规可无异常,该病具有自限性,疗程
一般7天。感染性腹泻共同特点为,精神较差,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如皮肤黏膜干燥、尿量减少、哭时无泪、囟门及眼窝凹陷等,容易合并电解质紊乱,故治疗需注意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
非感染性腹泻比较常见的主要有过敏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肠功能紊乱性腹泻及抗生素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常见于母乳性腹泻,临床特点为幼儿精神好,生长发育正常, 苦感,服母乳后即刻腹泻,泡沫较多,可见便中有血丝,便常规可有少量白细胞,潜血可阳性,但并非肠炎,故忌用抗生素治疗。
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特点为大便酸臭、颜色发绿、含奶瓣或未消化食物,常见原因为喂养不当,如进食量过多、辅食添加过快、凉性食物或油腻性食物食用过多等等,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肠功能紊乱亦能导致腹泻,临床俗称胃肠型感冒,便常规检查亦无异常。
抗生素性腹泻即临床应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出现腹泻,故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患儿,应同时服用益生菌类药物,预防腹泻发生。
>>>>如何预防
1 应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时每次限一种,逐步增加,并适时断乳;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食具、玩具等定期消毒;
3 防止宝宝疲劳,并在气候变化时及时给宝宝增添衣物;
4 尽可能 过敏性食物摄入。
>>>>如何应对
1宝宝腹泻期间,家长更应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
2 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及时口服补液盐,防止宝宝脱水;
3 若腹泻频繁,症状较重,家长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查明腹泻的原因,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