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导航专家团队首页
400-010-5000
医院新闻 媒体新闻 通知通告 公益活动 热点关注 育儿百科 东儿心故事 护理常识

造成儿童斜视的原因

浏览: | 更新:2018-03-28 16:42:28 | 来源: | 作者:

  儿童斜视的发病原因有哪些?斜视一种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发病时常表现为当一只眼睛直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便斜向一侧。而儿童是斜视的高发人群,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健康问题。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儿童斜视的发病原因。

  儿童斜视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 。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几种鉴别斜视的方法:

   、角膜映光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爸爸妈妈只要手里有一个手电筒或者照相机即可。检查时只要打开手电筒或者照相机,让孩子看光源。根据孩子眼中的光点来判断孩子的眼位。

  正常眼位,双眼角膜映光点均在瞳孔正中。

  内斜视,左眼角膜映光点在瞳孔外侧。

  外斜视,左眼角膜映光点在瞳孔内侧。

  2、交替遮盖法结合观察头位异常

  有种特殊斜视可以导致患者歪头看东西,这种现象称为斜颈,其中常见的就是眼性斜颈。而要鉴别是否为眼性斜颈也很简单,只要盖住孩子的一只眼睛后,孩子的斜颈就消失了,就高度怀疑眼性斜颈,此时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

  3、观察孩子是否畏光

  如果孩子出现畏光,在阳光下喜欢眯眼睛,这时应警惕是否有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常见症状就是畏光,由于光线刺激视网膜,破坏了融合,患者可能是为了 复视,或者影响了融合性集合幅度,使患者主动闭眼。

  针对患儿不同斜视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 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

  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度有关,这种斜视要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眼镜,坚持戴镜3~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手术治疗。

  戴镜后内斜无改变的,只有手术治疗。斜视 矫正的继续戴镜,若远视度数很高,也可通过手术儿童斜视矫正而降低戴镜度数。

  对于显性外斜视者,排除明显的屈光不正后,治疗原则也是早期手术。若视力不良也需充分散瞳、验光,若外斜是不用调节引起的,应经常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外斜有可能获得矫正。

  如果是远视合并弱视,应按用 的镜片度数,达到 的矫正视力的原则配镜,并加强作弱视训练,治疗之后仍存在外斜者,则需手术来矫正斜视。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