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导航专家团队首页
400-010-5000
医院新闻 媒体新闻 通知通告 公益活动 热点关注 育儿百科 东儿心故事 护理常识

小儿肠套叠

浏览: | 更新:2017-08-14 14:20:04 | 来源: | 作者:

        小肠套叠是指原本相邻的两节肠管,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其中的一节进入了另一节的肠管内,导致肠道空间狭窄,该部分的内容物难以有效地循环。婴儿是其高发人群,尤其以4到 0个月的婴儿居多,2岁后这种疾病会伴随着宝宝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春末夏初的患儿多。

引起肠套叠的原因

.饮食原因
4—6个月左右,宝宝的肠道开始接触母乳以外的刺激物,大量的辅助食物会使得原有的肠道环境改变,引起功能紊乱,肠套叠就很容易找上宝宝。
2.回肠和盲肠生理特性
回肠和盲肠叠套现象会在多数宝宝身上出现。相较于成人的回盲肠直径比例( :2.5),新生儿仅为为 : .43,且肠瓣肥厚,游动性极强,可导致回肠嵌入盲肠达 厘米之多。肠道很容易因为炎症或者食物刺激出现肿胀等情况,从而引起肠瓣移动,牵拉肠管,导致套叠的出现..
3.病毒感染
病毒会导致肠道机能失调,一旦受到如内腺病毒、轮状病毒等侵袭,肠叠套出现的机率极高。
4.肠道痉挛
痉挛是宝宝肠道常见的现象,此时原本按照节律蠕动的肠道会失灵,可出现过快或逆蠕,很容易引起叠套。
5.神经失调
部分孩子出现肠叠套可能是由于控制肠道的神经失调引起的,这些孩子的交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故障。
6.遗传因素
        一些宝宝的肠套叠,有可能来自家族的因素,父母或者近亲亲属曾患病,那么宝宝患上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肠套叠的类型
        根据肠套叠的发病人群和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此外套叠的发生区域极为广泛,几乎胃肠等所有部位都有可能出现。
.小肠型
空肠、回肠是小肠的两个重要段落,因此就像自由组合一样,此处的肠叠套,会有空肠和空肠嵌入、回肠和回肠叠套、空肠和盲肠嵌套。
2.回盲型
急性肠叠套的一个元凶就是回肠和盲肠的嵌入,以肠瓣为嵌入点。
3.回结型
结肠从回肠的末端套入,但是阑尾不进入。
4.多发型
在一段肠管的不同位置出现多个叠套现象。
小儿肠套叠的常见症状
.哭闹
宝宝哭闹具有阵发性,哭闹过后会恢复安静。肠蠕动是叠套的助力,它牵动肠管的移动,会产生疼痛感。一旦肠蠕动开始,孩子就会哭闹,此时宝宝会用拒绝进食、手脚乱动等表达痛感,当蠕动波结束后,宝宝便会停止哭闹。
2.呕吐
消化系统失调,是肠道叠套带来的恶果,呕吐现象会在孩子身上呈现。起初呕吐物为进食的东西,可能伴有胆汁,病情加剧时,可出现奇臭的粪便类液状物。
3.腹部肿块
部分肠道会因为叠套出现隆起,初期,肿块很容易在孩子腹部被摸到,后期肿块变得不明显。
4.大便异常
血便是肠道感染的表现,肠道出现叠套6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小儿会排便,此时粪便会有血,稀薄,呈现胶冻样,如果酱的颜色,少部分患儿没有,只是肛门处会有血渍。肠叠套导致了肠粘膜受损,因其嵌入致使供血不足,所以宝宝会出现出血、水肿等症状,其分泌的液体与肠液混合就造成了大便的异常。
5.全身异常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肠叠套,到了后期,宝宝的情况会异常危险。孩子的神经受到损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脱水等症状。其中腹膜炎是病变的先兆,孩子会有休克,甚至是死亡的危险。

 

上一篇:小儿遗尿
下一篇:鞘膜积液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