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水游泳当心"泳池病"!这4种“皮肤刺客”让娃浑身痒、起红疹,家长速查!
浏览: | 更新:2025-08-08 | 来源:东区儿童医院 | 作者:东区儿童医院
玩了个水回来就发烧了!
游了几次泳竟然尿路感染了!
有些泳池的脏超出你想象
甚至会染上一些“泳池病”。
家长需要警惕哪些疾病隐患?
如何“玩得开心,游得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下~

01“泳池痒疹”——毛囊炎游了几次泳竟然尿路感染了!
有些泳池的脏超出你想象
甚至会染上一些“泳池病”。
家长需要警惕哪些疾病隐患?
如何“玩得开心,游得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下~

症状:游泳后1-2天,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小脓疱尤其集中在泳衣覆盖部位(如臀部、大腿、腋下)
原因:泳池里的铜绿假单胞菌(一种耐氯细菌)在潮湿环境下疯狂繁殖,泳衣长时间紧贴皮肤,导致毛囊感染。
防护:游完立即淋浴,换干爽衣物,避免湿泳衣裹身太长时间!
02“脚底恶梦”——跖疣
症状:脚底出现坚硬、粗糙的小疙瘩,可能疼痛或发黑(毛细血管栓塞)。原因:人乳头瘤病毒(HPV)通过泳池潮湿地面传播,尤其赤脚行走时易感染。防护:穿防滑拖鞋,避免光脚踩池边!若已感染尽早就医治疗!
03“真菌乐园”——足癣(脚气)
症状:脚趾缝脱皮、瘙痒(脚气),或腹股沟、大腿内侧红斑、脱屑(股癣)。
原因:泳池更衣室、淋浴间地面潮湿,真菌(如红色毛癣菌)极易存活,赤脚行走易中招。
防护:穿拖鞋!游完彻底擦干脚趾缝和皮肤褶皱,必要时涂抗真菌药膏。
04“氯过敏”——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症状:游泳后皮肤干燥、发红、瘙痒,甚至起疹尤其敏感肌和儿童易发。
原因:泳池含氯消毒剂破坏皮肤屏障,导致刺激或过敏反应。
防护:游前涂防水润肤乳(如凡士林),游泳后用清水冲洗+保湿霜修复。
此外,“毒王”腺病毒也主要通过飞沫、接触、粪口传播,在密闭、拥挤和潮湿的环境中更易传播。游泳池温度、湿度均适宜腺病毒的生存,因此,不少孩子在游泳后出现反复高烧、咳嗽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咽结膜热、胃肠炎和腹泻。消毒不合格的室内泳池是近年来传播、感染腺病毒的主要场所之一。腺病毒感染属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疫苗及特效药,对症治疗后,轻症患者一周左右可自愈。如果孩子有反复发热,用常规的退烧药物不好退,伴有精神状态不好,或者其他的严重情况,比如说严重的拒食、不吃,小便很少,包括呼吸系统,咳嗽都影响到休息、影响到饮食了,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来的。
泳池里到底是什么?
公共泳池的水往往并非我们看到的那么干净。国家卫健委资料显示,水上乐园、泳池的常见问题主要有:

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为两类:
一是人体带入的,包括汗、尿、粪便、皮屑、污垢、毛发、化妆品等。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对143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包括:

除此之外,受访者在泳池遇到过的其他不文明行为还包括:

二是水处理带入的,包括三卤甲烷、氰尿酸、卤乙酸、其他消毒副产物或杂质等。
为了避免微生物的滋长,使水看起来更清澈,泳池内通常会用氯进行强力消毒。氯接触水会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和泳池内的有机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氯胺。
氯胺的化学气味,就是我们所说的“泳池味道”,会刺激人的眼睛、肺部和皮肤。所以说,泳池的味道大,说明池水杂质多、水质差。
一个泳池里到底含有多少尿液呢?2017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李杏芳教授团队检测了87个泳池的水样,得出了明确结论:一个泳池平均含尿量约75升,大概有140瓶矿泉水那么多。
人体的耳朵、眼睛、皮肤等易遭受侵袭,导致感染,患上一系列相关疾病,俗称“泳池病”。
天气炎热
水上乐园的湿度也会升高
“菌坚强们”不断滋生繁衍
在我们下水的那一刻开始
就可能在跟细菌共同戏水
如果孩子或者大人,没有做好卫生防护
那很有可能被传染某些疾病
家长需要提前了解、预防以下几类疾病!
结膜炎水上乐园的湿度也会升高
“菌坚强们”不断滋生繁衍
在我们下水的那一刻开始
就可能在跟细菌共同戏水
如果孩子或者大人,没有做好卫生防护
那很有可能被传染某些疾病
家长需要提前了解、预防以下几类疾病!
游泳池消毒的漂白粉会导致池水偏碱性,正常眼结膜更适应偏酸性环境,所以接触到偏碱性的池水后,眼结膜会有酸涩感。当眼结膜的酸碱平衡被破坏后,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池水里的细菌就会趁机进入眼睛,引发眼睛炎症。
应对方式:
①选择正规水上乐园或泳池。
②给孩子佩戴泳镜,若泳镜密封条松动破损要及时更换。
③去水上乐园自带毛巾等一些私人用品,孩子的毛巾、衣物等不要接触共用区域。
④ 教育孩子要勤洗手,及时清洗眼睛,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皮肤病
在水中感染皮肤病,一方面是对水中刺激性的消毒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不耐受,引发过敏、瘙痒等皮肤症状。
另一方面是跟水中某些细菌接触,被感染手足藓、毛囊炎或病毒性皮肤病等。
应对方式:
① 孩子从水中出来之后,一定要好好洗澡,更换干净衣物。
② 回家后认真清洗孩子的泳衣和毛巾。
③ 孩子下水后皮肤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去医院。
中耳炎
有的孩子在耳朵进水后,因为外耳道进水引起耵聍泡发引起孩子不适。另外,游泳时一旦呛水,水中的细菌会沿着耳咽鼓管进入中耳腔黏膜,产生炎症,诱发中耳炎。
应对方式:
① 建议去玩水前先到医院做耵聍清洁(掏耳屎)。
② 玩水时让孩子使用专用耳塞。
③ 孩子耳朵不慎进水,可将头侧向一边,耳孔朝下,轻拉耳廓,同时单腿跳,有助于让水流出,然后再用棉签吸掉外耳道的水。
私处疾病
在水里玩耍不会感染性病。像艾滋病病毒、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体对干燥、寒冷、热以及常见消毒剂均敏感只要泳池经过了正常的消毒处理基本上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
但是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或者生理期前后的女孩,私处还是很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还是有一定几率感染阴道炎等一系列妇科疾病的。
应对方式:
① 孩子从水中出来之后,好好洗澡,更换干净衣物。
② 建议女孩在月经期间和经期前后三天不要下水,下水后用清水和妇科洗液清洗。
③ 在游泳前应准备好所需要的所有个人物品,并在游泳前将它们独立存放,同时慎用公共用品,如毛巾、凳子、储物柜等。
怎样让“玩水”没负担?
【一 闻】
闻一闻公共泳池的水中气味。如果水中气味浓烈呛人,可能是添加了过量的氯系消毒剂,易引起皮肤过敏,刺激呼吸道。
【七 看】
看证件。要看公共泳池是否取得、公示有效卫生许可证。
看公共泳池的水质检测报告和自检结果公示是否齐全。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应处于23℃至30℃,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浓度应保持0.3至1.0毫克/升、pH(氢离子浓度指数)为7.0至7.8。
看公共泳池是否有健康检查岗。游泳场所入口处应有明显“严禁肝炎、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的标志。
看公共泳池的设施。更衣室、淋浴室、卫生间和密闭的垃圾箱及机械通风设施等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有强制性淋浴装置和含有较高余氯(可以闻到氯味)的浸脚消毒池。
看公共泳池的人数。游泳场馆一般应保证每人2.5平方米以上的水面,池内人员过多会影响水质。
看公共泳池的水质是否清澈。水中有无漂浮物、池底是否有沉淀物等。
看公共泳池的救生员。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及以下的游泳池,至少应当配备3名游泳救生员;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游泳池,应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游泳救生员。
温馨提示
最后要提醒家长们
带孩子玩水时
一定要全程看好孩子
不要闲聊、玩手机
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