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避免把对疫情的焦虑、恐慌传给孩子?
本期重点
疫情当前,家长如何避免把自己的焦虑甚至恐慌传染给孩子?
当前这场防控战的表面看是人类与病毒的较量,而本质上是人类与微生物世界社会如何相处的问题。而眼下是我们与新冠病毒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了。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现在是打一场与超级病毒对抗的全民战争。当前的防控战役正处于决战相持阶段,尤其需要从战术上及时调整应对。这是一种”非常态”,因为在平时,我们与微生物社会(世界),基本处于非战争状态,我们的策略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之一。但是,在当前的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暴露在这种疫情的危机之中。
这种危机干扰或打破了我们平时的三种心理常态。
1.我们孩子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2.我们有能力在孩子有病时得到及时处理治疗。
3.稳定有序和谐公平的社会秩序。
而目前的疫情使上述三项心理状态产生干扰,从而产生了不安,担心甚至焦虑、恐惧感,这看来是正常反应。
重的我们称为心理应激反应的恐惧焦虑反应(这种恐惧焦虑反应可能在孩子得了可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原来有慢性病需要正规治疗遭受困难或干扰的家长们身上)。而大多数则是困惑、担忧,尤其是在发热咳嗽等常见病发生时,此时就需要我们自己做好心理调整,我想这就是心理建设。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我的实践体会,在每一次孩子疾病时尤其是慢性病或发热不退等问题时,家长也都需要正确认识疾病和做好心理调整的工作。
正确全面认识当前疫情形势,树立信心这是第一条就是刚才说的我们与病毒的矛盾是非常态,是暂时的,这是根本。
再就是要总体安排好生活节奏和时间,学一点补充一点科普知识,思考总结一下或捋一捋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更好的是找机会与孩子多交流,同时要避免过多的关注疫情变化,甚至每天要好几个小时都盯着疫情数据的变化,如果是上述情况这就提示你被卷入其中了,更要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当然,作为家长,我们也不可能一点都不受到影响,我建议大家,就是一天看了几条信息,看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了,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怎么做好个人和家庭的事情,当前形势下我们在家里办公也好,在家里养育孩子也好,怎么把这个事情再做好。所谓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在适当关心疫情信息发布的同时主要是做好自己目前要做的事情,包括育儿教育,不是说让大家盲目听从舆论,或不关心疫情或者不参与当前疫情战斗,而是恰恰相反,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科学应对的基础上,做好自己的事情。
至于如何与孩子沟通,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对大孩子,家长应该传递关于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让孩子对于当前疫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对学龄前儿童或者幼儿状态:
避免自己的过度焦虑,担忧甚至将恐惧的负面影响传递给孩子,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养育孩子,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的培养上、潜能特长的开发上多下功夫。
推动医学的发展不仅是医生和科学家能做的事,家长们提出的好问题也能够有力地推动医学的发展,希望家长们多提问,我们多交流。
——陈贤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