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长1毫米近视长200-300度!这条“轴长”决定近视度数,还能预警近视风险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东区儿童医院通州怡乐门诊“六一专家义诊”活动中,眼科无疑是火爆的义诊科室之一。早在义诊开始一周前,眼科的义诊名额就被家长“一抢而空”。参与眼科义诊的宝贝中,学龄前宝贝占到了80%,还有很多两三岁的小宝宝。
这些孩子有在幼儿园体检视力不合格的,也有看见其它小朋友戴眼镜了家长不放心想来检查一下的。
对于已经戴上眼镜的孩子,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如何让近视度数增长得再慢一些避免发展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则是家长关心的话题,家长希望医生能够为孩子“量眼”定制近视防控方案。无论是对于小宝宝的近视风险预警,还是已经近视了孩子的近视度数管理,
“过去很多人可能觉得近视就是戴眼镜,现在随着知识科普越来越多,很多家长知道了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只会不断加深,而高度近视会让孩子未来发生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变性的几率增加,近视同时也会限制孩子的职业选择。”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小儿眼科中心副主任张永强博士表示,
什么是眼轴?
眼轴长度指眼球从前到后的长度。小宝宝从出生到长大,身高会增长,眼轴也会增长。婴儿时期的眼轴长度在20毫米左右,6岁时达到约22毫米,成年时约24毫米,眼轴增长是一个非线性的增长过程。
不过,眼睛的成长周期很短,经过了初快速成长的3 年(从出生到3岁)后,前后长度增加约5毫米。而从3岁一直到15-16岁,眼睛前后长度也仅仅增加1毫米;15-16岁时,眼睛基本不会再和你一起成长,它们基本已经是正常成熟大小的眼睛了。
眼轴和近视的关系?
宝宝刚出生时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生理性远视状态,即有远视储备。远视储备是“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因而为孩子保留合适的远视储备非常重要。远视储备是指生理性远视的度数,而不是视力检查的结果。随着生长发育,眼球逐渐增长,眼轴逐渐变长,生理性远视逐渐减少趋向正视。正视后,如果眼球继续增长,眼轴过长,就会发展为近视了。
一般认为,眼轴长度每增加1 毫米,眼睛的度数会朝着近视的方向进展200-300度。从近视的发生原理来说,如果孩子已经确诊了近视,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是不可逆的!近视的孩子中,除小部分是由于屈光间质的曲率异常造成的,大多数是由于眼轴变长造成的轴性近视。就像孩子的身高不会变矮,眼轴变长了也不会再缩短。
虽然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无法治愈,但是近视是可防、可控的,我们要努力延缓近视度数的进展和眼轴长度的增长,降低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甚至致盲性眼病发生。
“金鱼眼”和眼轴有关系吗?
孩子近视了一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觉得戴眼镜会让孩子眼睛变形,眼睛变凸。“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近视的孩子看近处清楚看远处不清楚。”张永强医生介绍,眼镜的作用是帮助孩子解决眼部聚焦的缺陷,让孩子看的清晰,促进视觉发育,缓解近视进展,眼镜对孩子的眼睛而言就是光学矫正。
那为什么一些戴眼镜的孩子看起来确实是眼睛变凸了呢?
原来,眼轴增长的过程也像“吹气球“ ,这个气球皮即眼球的视网膜、 脉络膜和巩膜。脆弱的视网膜会因为眼球增大而持续变薄,因此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更薄,更易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并发症。
“所以,感觉眼睛变凸不是因为戴眼镜引起的,而是近视度数加深,眼轴变长导致的。”张永强主任表示,高度近视的眼轴一般长于26毫米,伴随眼轴进行性延长的是视网膜的持续变薄,未来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的几率增大。
我国开展的“安阳儿童眼病研究”通过对小学生连续6年的调查发现,小学始终不近视的儿童与发生近视的儿童相比,始终不近视的儿童眼轴增长更慢,因此定期使用安全、可靠、非接触的方法测量眼轴长度可对近视的发生发展起到提示作用。
学龄前应多长时间做一次视力检查?
近视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度数常低于600度,是遗传和用眼习惯等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那么,学龄前儿童应该多长时间做一次视力检查呢?
病理性近视度数常超过600度,伴有眼底视网膜病变,主要为遗传因素所致。遗传因素无法改变,父母如果患有近视,应特别关注宝宝的视力发育,坚持带宝宝定期做眼部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少看电子视屏类产品,同时也要减少长时间的读书、写字等近距离用眼,多户外活动,尽可能减缓近视进展。
正常出生的宝宝,在6个月时应到医院进行屈光筛查。如果宝宝屈光状态正常,可以每隔6~12个月做定期检查;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警惕因为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全,可能发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所以应该在出生后按要求及时进行眼底病变筛查并定期追踪。在出生后6个月时进行屈光筛查。
3岁左右,小朋友要跟着爸爸妈妈学会辨认视力表,每6~12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度。家长要把孩子每次的视力和验光结果保存好,根据时间建立孩子专属的屈光发育档案,这对于及早发现近视、弱视等眼病尤为重要。
每个孩子都应该建立的眼健康档案
只有通过眼部外观检查或特殊的眼科设备检查,用客观的方式才能发现儿童眼部异常。6岁以前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6岁以内的儿童,许多影响视觉发育的眼病发病隐匿,仅靠家长观察难以发现。
一些眼病在外观上看没有异常的表现;
孩子年龄小不会表达眼睛的问题,或单眼视力异常另一眼正常,不易觉察;
某些眼病大多从小就有,宝宝一直没有看清晰的体验,所以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不清晰的,也就不会有看不清的表现。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青光眼和其他先天性眼底病,可能致盲,但眼外观看都没有异常;弱视、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等,眼外观正常,但可能需要治疗。张永强主任表示,许多影响视力的眼病从眼睛表面看是正常的,但是实际可能存在致盲性眼病。比如位置比较靠后的。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以下表现,如:习惯歪头,眯眼,经常意外跌倒,眼睛位置异常等,建议尽早到专业的眼科机构排查。
“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宝宝太小,不能配合检查或者没必要检查,出生6个月的宝宝就能通过类似‘照相机’的方法(双目视筛检查),几秒钟轻松了解宝宝屈光状态、筛查高度远视、散光、预测宝宝近视趋势,2岁半以上能配合的宝贝也可以通过无接触的方式进行眼轴的测量了。”张永强主任表示。
6月6日是爱眼日,别让眼科体检这个健康成长的必需品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奢侈品”。启明行动——眼健康,从娃娃抓起!从学龄前开始,为孩子建立一个长期的、可跟踪的动态档案眼健康档案(屈光发育档案),可有效防患于未然。
让人高兴的是,在家长的重视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宝贝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眼健康档案。他们赢得的不仅是时间,更是一生的健康。
在北京东区儿童医院的眼科门诊中,已为万余名儿童建立了眼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追踪和规范管理,其中学龄前儿童约占50%左右。
在这里,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不配合,因为眼科医生会变成“魔术师”,技师们会把各种检查设备变成孩子不害怕的“玩具”。耐心和爱心,让孩子们不再紧张。
耐心、爱心
60秒读懂#眼健康档案#
建立“眼健康档案”的好处
及早发现弱视等视力发育问题。
及早发现孩子先天或后天的眼病。
及早发现屈光度异常,如近视、中高度远视、散光。
在近视的防治上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这是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主要目的。
“眼健康档案”检查内容
生长发育检查
主要包括身高、体重的综合动态监测。有的家长不免疑惑,眼健康为何要监测身高、体重?那是因为孩子在18岁前都处于生长发育期,特别是在4-16之间,眼球可以随着身体的整体发育再次进行发育生长。定期记录孩子身高、体重变化,可以在快速增长期,防止眼睛过度发育的近视性增长。
眼科基础检查
裸眼视力——人眼分辨物体形状的能力,反映整体眼功能,即视锐度;
眼压——眼球内部的压力,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眼球是否长大跟眼压有密切关系。
眼前节检查——排除角膜病、先天性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综合验光——检查眼睛屈光状态,判断有无近视、中高度远视、散光。6个月以上的较小婴幼儿可做“双目视筛”,年龄大孩子进行电脑验光,必要时进行散瞳验光。
眼科特殊检查
眼底照像——初步检查眼底,判断、排除眼底疾病。
眼轴检查——眼球前顶点到后顶点之间的距离,眼轴会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检查眼轴可以了解孩子眼球生长发育的状况。如果眼轴发育超常,提前消耗完“远视储备”,那么即使裸眼视力表达为正常(0.8以上),但随着眼球的继续发育和眼轴增长,近视将不可避免。
角膜曲率——了解角膜表面的形态和角膜的屈光度。
双眼功能——包括同时视、融合功能、立体视、眼调节功能、聚散功能、AC/A等检查。
(以上部分文图出自由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策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编著的《幼儿园防控近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