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导航专家团队首页
400-010-5000
医院新闻 媒体新闻 通知通告 公益活动 热点关注 育儿百科 东儿心故事 护理常识

警惕孩子的这类“聪明”表现,可能是自闭症

浏览: | 更新:2021-03-29 | 来源:东区儿童医院 | 作者:东区儿童医院

  1岁11个月的孩子已经会两位数加法;

  不到3岁的孩子可以熟练背诵几百首古诗;

  两岁半的孩子,不需看屏幕,就可以按天气预报的顺序“北京、上海……”一个不错地念出来城市的名字……

  听到上面这三个孩子的故事

  几乎所有家长的反应可能都会是

  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吧

  真是太聪明了!!!

  

  在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知名专家、原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主任刘莉看来,孩子的这些“聪明表现”背后却可能是一种疾病的表现,这种疾病就是“孤独症”也叫“自闭症”

  为什么会是孤独症?

  孤独症也是大家常说的自闭症,它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简称。

  孤独症是目前病因不完全明确的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的疾病,它的核心症状有:孩子有社交交流的障碍、兴趣狭窄、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及感觉异常,而且起病于生命早期。

  具体可表现为语言少、说话晚、交流少、对视少、兴趣狭窄、有重复刻板行为、执拗难哄。2014年,美国的儿童孤独症发病率上升至1/68,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

  

  50%-70%的孤独症患儿智力正常或超常

  约30%-50%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50%-70%的孤独症儿童智力正常或超常。智力正常和超常的孤独症症儿童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部分孤独症儿童机械记忆较好,或音乐艺术能力较强,尤其机械记忆数字、时刻表、车牌、标志、日历计算等能力超常。记单词、认字、记数,记路线、记儿歌等行为都偏重于机械记忆。

  **名人如爱因斯坦、达芬奇,按照历史记载来分析,都有可能是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历史记载的关于他们“性格古怪“和“不合群”的特点很可能是孤独症的表现。

  刘莉主任强调,除了一些“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容易漏诊外,“不典型”的孤独症病例也易漏诊,因为“不典型”其实就是轻度,孩子可能有一定的社交功能,并不是完全没有。而孤独症的核心表现社交交流的障碍也并不是指完全没有交流,所以不能以为孩子“能说话,也能交流“就一定不是孤独症,还要结合孩子的其它表现和特点来综合判断。

  重视孤独症孩子的早期预警!

  目前中国的孤独症发病率约为1%。不及时干预与治疗,自闭症儿童很可能成长为“不懂交往、不会融入“的人,甚至生活都难以自理

  孩子越小,大脑发育速度越快,可塑性越强,治疗起来效果越好,所以我们更强调早期预警!如果您发现宝贝有以下症状需要带宝宝及时就诊。

  

  孤独症患儿能结婚生子、正常工作吗?

  到正规的医院,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诊断并定期复诊,由医生给出后续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非常重要。孩子越小治疗意义越大,因为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但治疗永远都没有“晚”,终生都有治疗价值。如果孩子能够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治疗效果理想,患孤独症的孩子长大后也可以正常结婚生子和工作,终成功“摘帽”。

  在孤独症的诊断方面,有两点非常重要。

  点是:有经验的医生对孩子日常行为的特点分析。

  第二点是:医生对观察到的孩子特有的孤独症行为的判断和分析。

  医生对孩子行为观察分析的内容包括孩子有无互动交流,眼神交流,玩东西的玩法、如有没有重复刻板行为?有没有异常的感觉问题,害怕或喜欢某一类声音,比如怕电钻声、怕放炮声,或喜欢一些让人不舒服的声音,如喜欢小汽车轮子剐蹭桌子的声音等。刘莉主任强调,孩子的重复刻板行为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需要经过仔细辨认才能发现。比如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很多,但仔细地辨认发现孩子还是只喜欢某一类两类的东西,其它的东西可能玩一会儿就扔了。如果不会观察,就辨别不出这些行为的意义。所以,从孩子走进诊室的那一刻起,医生对孩子的行为观察分析就开始了。


扫描下面微信小程序码,进入购买。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